找到相关内容849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微(2)

    修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。   唯识宗通常说到两种障碍,即烦恼和所知。在《辨障品》中,从各个不同角度来阐述障碍的内容和种类,对于修行人在修行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障碍,基本都讲到了,非常全面。   甲一、五     已辨其相,障今当说。颂曰:   具分及一分,增盛与平等。于生死取舍,说二种性。   论曰:具分障者,谓烦恼及所知,于诸菩萨种性法中具为故。一分障者,谓烦恼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056516.html
  • 金刚萨埵能帮哪种人消除业障?

    已经告诉我们了:我们有业障、烦恼、所知、习气障这四种障碍,所以不会现得四种智慧和四种佛身。   我们只要通过上师金刚萨埵的加持消除自己的各种障碍,我们就证得了与佛一样的智慧和德性。那个时候,你看到的每一个众生都是一样的,都具有如来智慧德性,本性都是那么清净,本性都是佛性。我们现在的状态是:"他哪是佛?哪有佛的智慧德性?天天造业,天天烦恼。"你认为他有业障、烦恼、所知、习气,所以不承认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|金刚萨埵|忏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6/00584920228.html
  • 论转识成智

    四修习位,五究竟位。一资粮位系积福德智慧资粮,二加行位修定(唯识观),三见道位见唯识理,四修习位断烦恼、所知二的现行和种子,至金刚道一切染种断完,坚如金刚,金刚道至等觉入妙觉即证佛果。  转识成智:...业障、烦恼的生起。业力是感异熟果报,果报有正报和依报两种。正报依五蕴身讲,依报依山河大地讲,这是我们的障碍,称之为,又称为杂染,这都是由虚妄分别而生起。分别生起的原因是有情的“我执”习气。我执有“人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5742680.html
  • 谈十二因缘

    爱、取、有三种因,而发生将来的生、死二种果。  无明是烦恼的根本,即过去的烦恼,行是过去的业障,识以至受,是现在的报,爱、取是今生对境起的烦恼,有是今生的业障,老死是将来的报。简单言之,就是由...破坏,故十二因缘,能断任何一支,其他则连带全断。  就基本言,应先断无明,但这是最难的事。就三说,应先断烦恼,但在十二因缘上,乃两重三循环的,所以要断十二因缘,最好的机会,便在这二重循环的中间,便是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0965901.html
  • 唯识指掌要论

    说这唯识教,在如来一切法教中  ,是最明显的。  为甚么说是最切要的呢?如来法教?有为断烦恼而说  的,有为断所知而说的。甚么叫断烦恼呢?障谓障碍,  烦恼就是贪瞋痴等,这贪瞋痴都是烦恼扰乱于身心的,所以  皆得名为烦恼。有此烦恼的人,身心便为烦恼所系缚,永不  解脱,不得自在;所以说此烦恼,以其障碍身心不得解  脱的原故。如来为说烦恼生灭之因,及其出离之方便,能令  有烦恼的人,自知出...

    清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971203.html
  • 王雷泉教授谈禅悟人生:启迪智慧 促进和谐

    一种障碍。所以佛教讲既要打破每一个人来自感性和欲望方面的障碍即烦恼,还要打破由我们知性层面上的语言概念、我们固有的知识体系所形成的障碍即所知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禅宗所提倡的悟,对于开放我们的心灵非常...按照我在上世纪80年代翻译的铃木大拙、弗洛姆合写的《禅宗与精神分析》所说,禅本质上是洞察我们人生命本性的艺术,它指从奴役到自由的道路。这个奴役是我们自己给心灵设置的障碍,即刚才我们讲的烦恼和所知,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323479485.html
  • 略议南北传佛教的“无宗派运动”

    成为不退转菩萨,成为定性菩萨的。   所以,不管是南传还是北传,不管是解脱道还是菩萨道,作为佛弟子都得积累波罗蜜。   在解脱烦恼方面,佛陀也是阿罗汉。但佛陀与阿罗汉也有不共之处,佛陀具有一切知智。北传安立烦恼和所知,如果将烦恼烦恼习气对应,将所知理解为障碍一切知智者,那么这也将是南北传共许的,阿罗汉断尽烦恼,但唯有佛陀具有一切知智。   3、关于南北传论典   在原始佛教时期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4295613.html
  • 净空法师谈熏习

    灭弱。我们今天在十法界,十法界就是自性光明减弱了,佛教导我们,只要把这乌云赶走,太阳又现了。   只要把这三种障碍,一般大乘讲的见思烦恼,尘沙烦恼,无明烦恼,这三种烦恼障碍住,叫烦恼。《华严经》里面,用的名词是妄想分别执著,这两个一对照我们就晓得,很容易明了,无明烦恼就是妄想,尘沙烦恼就是分别,见思烦恼就是执著。修行修什么?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希望我们的执著一天比一天轻,断是断不了,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精进|熏习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08451610383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佛教的真理是什么

    并未离开世间万象,世间万象的某一象也都是究竟真理的一部分。因此,禅宗惠能大师说:‘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’。佛教的目的讲空,是空去我执的烦恼及法执的所知...,四是心(定)教者从静坐修养等所得的真实。   三、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──是指出世圣者以解脱智所证的真实,这又分为二类:一是小乘圣者声闻及缘觉所证的我空真实,二是大乘圣者所证一分我空的真实。   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452311629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罗汉、菩萨、佛陀释义

    是由断了我执──烦恼而得,所以小乘的罗汉,若从解脱道的境界上说,相当于大乘的第七地或第八地菩萨。菩萨道的圣者,是由断了法执──所知及我执──烦恼的各一分,而亲证真如法性的一分,进入初地阶位;从断烦恼的程度上说,罗汉同于七地或八地菩萨,从断所知的程度上说,罗汉仅相当于菩萨的第七信位。因为,断烦恼(我空)即解脱生死,断所知(法空)即不离生死,解脱生死即入涅槃,不离生死即度众生,解脱是慧业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502711634.html